2014.09-2018.07北京大学12BET注册
2016.09-2017.09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2BET注册 访问学者
2011.09-2014.0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
2007.09-2011.07 中央民族大学12BET注册
2022.07-至今12BET注册 助理教授
2020.07-2022.07 12BET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博士后
2018.07-2020.07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德育、劳动教育、教师发展
(一)代表性著作
[1]曾妮.被默许的误认——当代大学教师对教育者身份的理解与建构的质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8
[2]曾妮.学会关怀[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3
[3]班建武,曾妮主编.老员工劳动教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8
(二)代表性论文
[1] 曾妮,班建武.从概念到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基点考辨[J].中国教育学刊,2024,(06):14-20.
[2] 曾妮.从划界到联合:空间德育新论[J].教育科学研究,2024,(03):22-28.
[3] 刘月,曾妮,张丹慧.教师数字资源利用的鸿沟现象及其弥合路径——基于一项全国性大样本教师数字素养调查的数据[J].中国电化教育,2023,(10):106-110+119.
[4] 庞海芍,曾妮.研究型大学教学型职称制度改革:困境与出路——基于S校的个案研究[J].江苏高教,2023,(09):88-95.
[5] 曾妮.如何理解研究生导师师德的复杂性——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10):39-46.
[6] 曾妮.是谁跑得慢:教学为主型教师晋升制度实践的质性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22,20(05):64-71.
[7] 曾妮.高校师德建设应厘清员工权利边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9):15-19
[8] 曾妮,班建武.世界一流大学教师伦理规范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22(02):12-14.
[9] 曾妮.“教劳结合”的概念考证与实践流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2,20(02):31-48+187-188.
[10] 曾妮.劳动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后发现代化”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2(07):33-39.
[11] 曾妮.论劳动教育中的“体验”及其关键环节[J].中国电化教育,2021(11):9-15.
[12] 续继,曾妮.中国在职青年在线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J].青年研究,2021(04):43-53+95.
[13] 庞海芍,曾妮,高琪.推进大学教学学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2020中国教与学学术国际会议”综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03):20-26.
[14] 梁明月,曾妮.什么样的师生道德对话是有效的——基于助推理论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8):59-63.
[15] 曾妮.“换导师”为何不容易——一项基于个案教师访谈的批判话语分析[J].教育学报,2017,13(06):69-76.
[16] 曾妮,陈向明.质性研究如何教[J].全球教育展望,2017,46(05):113-128.
[17] 曾妮.实用取向的评估:大学教学改进的另一种思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生评估项目(GSAF)”的经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4):82-88.
[18] 曾妮.“渗透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困境、实践后果及超越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7(03):46-51.
[19] 曾妮,班建武.生态公民的内涵及其培育[J].教育学报,2015,11(03):12-18.
[20] 曾妮.“看的德育”:在场的缺席——一项普通初中教师德育观念的质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4,10(01):121-127.
[21] 曾妮.玩商培育中的教师角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3(18):21-25.
[22] 曾妮.在实践中理解教师关怀——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师叙事的个案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14):79-82.
[23] 班建武,曾妮,蒋佳,丁魏.教师关怀品质的现状调查——基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四所中学的调查数据[J].教育学报,2012,8(04):105-112.
主持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21 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CEA210259) “劳动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挑战与理论回应”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19FJKY003) “被默许的误认——当代大学教师对教育者身份的理解与建构的质性研究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70 批面上资助 “基于阶层视角的劳动价值观教育研究”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中青年年度德育论文奖”一等奖(2021)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中青年年度德育论文奖”一等奖(2017)
第二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优秀学位论文奖(2019)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14)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11)
12BET优秀博士后(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