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摄影:张超 编辑:陈玮
4月6日和4月22日,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22年第1期和第2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文三楼北廊708-709会议室举行。副经理侯成琪教授、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全体老师以及理论经济学部分研究生参加。金梦迪助理教授、项诚副研究员和高婧怡助理教授分别就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报告。
金梦迪老师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格局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分析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要求以及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生成的内在逻辑。她的研究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再生产相对稳定,资本循环自主可控,生产力可持续发展。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统治资本通过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以及全球金融体系实现了对从属资本的控制,各国的国民经济循环被嵌入不平衡的全球资本循环之中,经济危机、权力博弈和生态资源问题愈发突出。新发展格局下,全球资本循环内在矛盾的传导激化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分工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使我国经济安全面临系统性、结构性和不确定性相互交织的风险挑战。因此,新发展格局下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联动性与长期性,需要形成国家经济安全综合治理框架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状态,塑造国家经济安全能力。
项诚老师做了主题为《田间培训强度对农户氮肥施用行为的长短期影响》的学术报告。她介绍了自己追踪十几年前参加施肥技术培训经济实验项目农户的研究,研究利用独特的数据结构,采用倍差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培训强度对农民氮肥施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农民参加一年或两年的田间对比试验均显著减少了氮肥施用,而不会对水稻产量产生不利影响;但只有参加了两年田间对比试验的农民才能长期减少氮肥的使用。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如果我们想保持项目的长期效果或改变农民的习惯,应该在推广项目的设计中提供更密集的田间培训。更具体地说,培训项目的期限应设置为至少两年或两次,以产生持久的效果。
高婧怡老师关注友好城市建立对企业出口影响的微观分析,重点分析了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发生的出口结构性变化,通过构建对其的二元边际视角,进一步发现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机制以及信号理论对内资企业的有效传导,并对大制度框架下的微观外交构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三位老师的学术报告引起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同时大家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沟通。
报告人简介:
金梦迪,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安全、数字经济研究。在《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独作论文数篇。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诚,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在China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参与出版学术著作7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和其他科研项目。
高婧怡,助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经济外交等方面研究。主持或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Finance Research Letters、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等SSCI/CSSCI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审核:侯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