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12BET注册

红星班赴井冈山红色实践纪实(三)

供稿、摄影:红星班实践团 编辑:梁雯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伴随着毛泽东同志的《西江月·井冈山》,当年战场上的硝烟四起,仿佛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由此红星班进入了新一天的红色实践学习。

  2018年7月3日红星班一行来到黄洋界保卫战旧址,先后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黄洋界炮台和哨口营房等。在面对湘军和赣军5个团兵力的围剿下,红军第31团第一营两个连在黄洋界依险防守,多次打退敌军进攻。在黄洋界亲自走了一遭后,全体学员们对红军当年的壮举颇为感动,深受鼓舞。学员对于当年红军勇于胜利,众志成城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上午十时左右,全体学员来到井冈山的“心脏”——茅坪,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八角楼。八角楼是茅坪村的一栋土砖结构两层楼房,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走上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阁楼:砚台、竹筒、青油灯……看着这些旧物,毛主席当年伏案执笔的背影如在眼前。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样清苦的环境之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下午,红星班全体学员首先参观了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及与之相邻的龙江书院。龙江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院校的摇篮,由毛泽东亲自担任兼职教员教导的第一期学员们回到各地后,更加积极地投入了根据地的各项斗争,为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政人才。至今,在书院前栋的墙上,还保留着当年学员们写的两幅标语,仿佛还能看见当年他们“三操两讲”的身影。在那种动荡时代背景下他们仍孜孜不倦,刻苦勤奋,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令人敬仰。

  7月3日晚,“走进红军后代,感知历史温度”井冈山红色故事讲坛如期进行,三位红军后代为全体学员讲述他们及其先辈的故事。

  蔡军同志是井岗母亲——曾志的曾孙,他通过几件家事,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位家中长者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形象。甘红梅同志是将军农民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的孙女,她讲述了爷爷放弃官位和优渥的城市生活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投入农村建设的故事,老阿姨”龚全珍跟随老将军回到乡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热爱奉献的生活态度让龚全珍同志在退休后获得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王华生同志是王佐将军的曾孙,他讲述了1930年,袁文才、王佐将军被错杀后部队的去向,错杀事件令人遗憾和痛心,建国后,国家追认袁文才、王佐为革命烈士,为其平反,对于烈士后代,也给予了优抚优待以及极高的政治荣誉。

  家家都有自己的故事,作为红军后代,他们无不传承着祖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毅勇敢的优秀品格。作为新时代青年,红星班全体同学从分享中体味井冈山精神,在学习中传承红色品格。

(审核:李冰)